“戒糖”真能永葆青春嗎?
提到“抗糖化”“戒糖”,很多人可能會不知所云,但對於愛美人士,這可是競相追捧的大熱產品。在各大線上銷售平臺搜尋“抗氧化”,各種口服液、膠囊、蛋白粉真是讓人眼花繚亂,產品宣傳上大多寫著“抗衰老”“亮白”“抵禦自由基”……
“抗糖化”產品真的能抗衰老,帶來凍齡美肌嗎?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糖化”。

“糖化反應”的由來和美味食物密不可分。最早人們發現,甘氨酸和葡萄糖混合液共熱時會形成褐色的化合物,並可以聞到香氣。後來研究發現,這是羰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間的反應,是廣泛存在於食品工業的一種非酶褐變,稱為美拉德反應。這種反應成就了我們熟悉的烘焙蛋糕的美味、加工咖啡的香氣、巧克力口味的濃郁、吱吱冒油烤肉的誘惑。
人們可以用美拉德反應制作出各種你想要的色澤和味道。但是,在品嚐美好味道的同時,美拉德反應也形成了丙烯醯胺、呋喃、雜環胺、晚期糖基化終產物,這些是可能導致癌症、慢性病,以及加速衰老的物質。
於是人們開始思考:是不是不吃這些過度加工的食品,我們就可以實現青春永駐呢?遺憾的是,不能!
食品中的丙烯醯胺主要由高澱粉含量的食品原料經油炸、焙烤發生美拉德反應而產生。燒烤、煎炸的肉類還會形成雜環胺。減少高溫烹調,不吃燒焦的食物,避免過多食用燒烤、煎炸的食物,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減少可能致癌物的攝入。
愛美女性最擔心的是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其在人體內有兩個來源:一是過量的糖和蛋白質在體內合成,二是透過進食攝入。
部分研究認為,這些物質對面板的損傷是使膠原蛋白的脆性增加,容易斷裂,進而產生皺紋,其本身的顏色使我們臉色發黃、暗沉。其實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加速人體衰老還體現在導致很多慢性病的發生,比如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研究發現,上述患者體內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水平明顯高於正常人群。
那麼,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戒糖”,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遠離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了呢?遺憾的是,這基本也沒有可能!
我們知道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蛋白質本體,血液中流淌著葡萄糖,不論你怎麼“戒糖”,你的身體都會想方設法為挑剔的紅細胞、神經細胞和肌細胞提供葡萄糖作為能量原料。所以在人體中,始終存在著緩慢的美拉德反應,進而使我們慢慢變老。
此外,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能量的三大供能物質之一,如果攝入不足,自然會導致機體功能下降,或部分缺失,比如易疲勞、情緒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免疫力下降等。雖然目前有很多關於生酮、低碳飲食模式的臨床應用,但這些都是基於治療的飲食模式,不能等同於一種生理狀態下的日常飲食,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第三個問題:是不是“戒糖”根本就沒有用呢?答案是,並非如此。
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戒什麼糖?人體雖然需要葡萄糖,但不意味著你就要直接攝入糖。所以我們強調,要儘量戒掉新增糖,比如蔗糖、白砂糖、綿白糖等。透過攝入複雜的碳水化合物,比如谷薯類、雜豆類、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都可以獲得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同時配合蛋白質和脂肪的合理攝入比例,才可以發揮綜合的飲食優勢,加之適宜的運動和規律的作息,從而真正達到減緩衰老和預防疾病的目的。
至於市場上那些價格不菲的“抗糖化”產品,是否真的有用呢?
這些產品中很多含有美白、抗衰老成分。還有一些產品中使用的是抗氧化成分,比如神經醯胺、VC、鋅,儘管這不影響我們同樣獲得美白、抗衰老的作用,但它們不是“抗糖化”作用的機制。而且,這些成分目前並沒有指南性的推薦劑量,也沒有更多“抗糖化”作用的研究支援。
我們需要了解的是,對於面板而言,最大的損傷並不是美拉德反應,而是日曬、熬夜、不均衡飲食、壓力等,單純的“抗糖化”產品並不能抵抗所有危害帶來的損傷。要想延緩我們身體的衰老,保持健康,還要從平時一點一滴做起。
- 採用一些能夠減少可能致癌物生成的烹飪方式,如蒸、煮、燉、汆等。
- 適當增加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量。膳食纖維有吸附可能致癌物並降低其活性的作用。
- 可以“戒掉”不必要的新增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議成年人每天不超過50克新增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含糖量不同,你的一瓶500毫升飲料中就含有40克~70克糖。
- “抗糖化”產品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自願選擇,但防曬、健康飲食、規律生活會發揮更大的抗衰老作用。
參考資料
- 探索更多關於戒糖的好處的實踐心得
- 營養師推薦的減糖飲食計畫
- 糖分攝取與慢性疾病的關聯性研究
- 健康飲食金字塔最新指南
- 天然抗氧化物食物清單